热门文章
供应链金融发展史
发布时间:2016-11-17 分类:新金融百科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很快速,可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中小型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解决中小型企业的抵押、担保资源匮乏问题。但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史不同,下面分别看一下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史:
供应链金融发展史
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史
西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19世纪中期之前,西方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非常单一,主要是针对存货质押的贷款业务。如,在1905年俄国沙皇时代,农民在丰收季节,将大部分谷物抵押给银行,用银行贷款资金投入后续的生产和生活;待谷物的市场价格回升后,再卖出谷物归还银行本金利息,农民可以获得比收割时节直接卖出谷物更高的利润。
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开始丰富起来,承购应收账款等保理业务开始出现,但部分金融机构恶意且无序的经营造成了市场严重的混乱,并引发了企业和其他银行的不满和抗议。1954年美国出台了《统一商法典》,明确了金融机构开展存货质押应遵循的规范,但这一时间段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仍以“存货质押为主,应收账款为辅”。
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开始繁荣,出现了预付款融资、结算和保险等融资产品。这要归功于物流业高度集中和供应链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的主要物流开始逐渐集中到少数物流企业,在此阶段,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开始形成“物流为主、金融为辅”的运作理念,供应链金融因物流企业的深入参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史
中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也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以来中国物流行业经过大整合之后,强化了供应链的整体物流服务。2004年中国物流创新大会上,物流行业推选出了未来中国物流行业的四大创新领域和十大物流创新模式中,“物流与资金流整合的商机”位居四大创新领域之首,而“库存商品抵押融资运作模式”、“物资银行运作模式”、“融通仓运作模式及其系列关键技术创新”分别位居十大物流创新模式的第一位、第三位和第四位。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总对总”(即深圳发展银行总行对物流公司总部)战略合作协议。短短一年多时间,有数百家企业从这项战略合作中得到了融资的便利。据统计,仅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1+N”供应链金融模式就为该银行创造了2500亿元的授信额度,贡献了约25%的业务利润,而不良贷款率仅有0.57%。
供应链金融是由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组成,缺一不可,经过多年的发展,终成现在的供应链金融。